眼看书 > 象棋 > 第767章 象棋小故事赏析

第767章 象棋小故事赏析

作者:卡卡西大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眼看书 www.yankanshu.so,最快更新象棋 !

    第七百四十五章象棋小故事赏析

    有一个爱下象棋的国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对弈。国王大权在握,荣辱生杀都出在他嘴里,和他下棋可要特别小心。如果出手太厉害厉害,把国王杀得一败涂地,他下不了台,就要恼羞成怒。但如果让棋太多,使国?...??有一个爱下象棋的国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对弈。国王大权在握,荣辱生杀都出在他嘴里,和他下棋可要特别小心。如果出手太厉害厉害,把国王杀得一败涂地,他下不了台,就要恼羞成怒。但如果让棋太多,使国王赢得太容易,他又会觉得你在愚弄他,会大发雷霆。几年来,每次下棋国王都是赢家,大家都恭维他为天下独一无二的象棋高手。国王自己也觉得棋艺非凡,打遍天下无敌手。??

    ?一日,国王装扮成教书先生模样,走出宫门,微服私访。他来到京城一家酒店,见一群人挤在一起看什么,就挤上去看个究竟。原来,大家都在看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和一个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机敏过人,下棋出奇快,一会儿就把青年人杀得一败涂地。国王来了棋兴,坐下来要和小姑娘对弈。小姑娘把手中的梨放在桌上,看了一眼对面的老头,说:“如果我输了,我就把这只梨给你,你输了给我什么呀?”??

    ?国王掏出一只精致的小袋子放在桌上,笑着说:“如果我输了,我就把这小袋子里的东西全给你。”???小姑娘一边玩着怀中的花猫,一边和国王下棋。不多一会儿,国王就损兵折将,很快就成了小姑娘的手下败将。国王不服输,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盘,结果是同样惨败。国王这才心服口服,对小姑娘说:“你的棋艺十分了得,真是高手,佩服佩服!”?

    ??小姑娘笑着说:“我算什么高手呀,我的父亲才是下棋高手呢。他曾被选入宫中和国王对弈呢!只是他输给了国王。”???

    国王说:“你父亲既然是真正的高手,为什么会输给国王呢?”???

    小姑娘哈哈大笑道:“你这也不懂。父亲说,为了让国王高兴,他是故意输给国王的。”?

    ??国王恍然大悟。他把小袋子给了小姑娘,回头就走。小姑娘打开袋子一看,全是白花花的银子,赶忙追上去,说:“谁要你的东西呀,刚才打赌是闹着玩的啊!”???

    国王回到宫中,闭门反思,他想:下棋是这样,别的事难道不也一样?

    宋朝时候,象棋风靡宫廷内外。

    象棋是我们生活中非常流行的一个文化娱乐项目,人们十有八九都会玩,而且玩象棋的远比玩围棋的多,但它出现的时间却没有围棋早。围棋源自我国,最少有三千年历史,春秋战国已经广为流传。而象棋到唐朝才出现,南宋后期才定型。

    有人说,战国时就有象棋,这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记述,“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这不明摆着战国就有象棋么!持这个观点的大有人在,但请再不要误导大众,闹不好会出笑话。“蓖蔽象棋”中的象棋并不是象棋,而是边掷骰子边走子的六子棋,有点儿像现在的西洋双陆棋。可屈原为什么要把六子棋叫“象棋”呢?因为那时的棋子设计的造型都非常酷,看起来生动逼真,有的像一辆车,有的像一匹马,有的像一杆长矛。换个说法,当时的棋子属于“象形”棋子,如同象形文字一样,重在“形”,所以叫“象棋”。

    但是,真正的象棋一开始并不叫“象棋”,而是叫“象戏”。唐朝宰相牛僧孺编写传奇故事时就提到过“象戏”,这是最早的记载。相传,有个书生不知什么原因借住在亲戚家,晚上就不停地梦见床底下有两军交战,打得棋逢对手,分不出胜负。两军在战术战略上极其一致,都是兵卒在前、车马在后、将帅居中指挥;作战的方式也一致,都是马斜行、车直进……后来书生被惊醒了,赶忙到床下找,结果挖出一副象戏。

    “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系四方。六甲次第不乖行,辎车直入无回翔”,这首诗就是说象戏的。两军对垒,天马斜飞,辎车直入,上将被四四方方的中军帐束缚住,这玩法不正是现代象棋的规则么,说明至少在唐朝就有现代象棋的雏形了。诗中别的都好理解,唯独“六甲次第不乖行”难懂。后来有研究者猜测,唐朝象棋的棋盘上可能有十二个小卒,双方各六,而不是像今天的双方各五。再联想到北宋中期风靡“大象戏”,棋盘和围棋的差不多,中间没有明确的楚河汉界,棋路也不是像今天这样纵线九条、横线十条,而是纵横均为十一条,密密麻麻完全交叉,共摆三十四枚棋子,其中“兵”和“卒”都是六枚,这正好和唐朝传奇故事里的“六甲次第不乖行”相吻合。大象戏是有炮的,炮的位置跟现代象棋不同,它在车的旁边,也就是说,大象戏开局之时,车、马、炮一字排开,跟将、士、象完全并列。这样玩起来有个缺陷就是不管谁先走,都能用自己的“车”一下子吃掉对方的“车”。当然对方也不傻,会用他的“车”吃掉这边的“车”,但此时已来不及,他那边的炮岌岌可危。为弥补大象戏的这点不足,宋朝人玩以前,双方先各掷一把骰子,谁的点数大,谁就先下。

    宋朝不仅流行大象戏,而且“小象戏”也蔚然成风。小象戏的棋盘和现代的完全一样,双方都九纵十横,楚河汉界在中间,兵和卒也各五枚。但小象戏没有炮,所以棋子总数比现在的三十二枚棋子少两枚,只有三十枚。大象戏和小象戏并不是宋朝象戏的全部,北宋司马光还发明过一款“七国象戏”,因为玩法过于复杂,不太受欢迎,便被淘汰了。大象戏的布局规则由于先天有缺陷,也在北宋末年直接被PK掉了。只有小象戏独树一帜,到南宋中后期战事不断,炮的使用频繁起来,威力十足。有时髦的玩家从中受到启发,把消失的大象戏里的炮移植到小象戏的棋盘上,三十枚棋子就此变成三十二枚,现代象棋定型。这也从前几年洛阳出土的一副完整的三十二枚宋代瓷质象棋文物上得到了印证。

    再来说说唐宋象棋风行到什么程度。白居易在《和春深二十首》中写道:“……鼓应投壶马,兵冲象戏车”,诗里的“兵冲象戏车”指的就是象棋。象棋不仅在市井流行,更是贵族公爵的雅玩之物,甚至还是提升官职的门槛。唐翰林院设有九品官职“棋待诏”,专门负责广揽全国象棋高手。宋朝也有“棋待诏”,其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尤其南宋从庙堂到江湖都好象棋,更有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的大力提倡,象棋玩得好不好成为身份的象征。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涌现出大批棋手。

    象棋的历史那是相当久远了,春秋战国时就有记载。不过最早的象棋,和现在的并不一样。清朝钱曾的《读书敏求记》里,说过一种“七国象戏局”,这种象棋有七国——秦赵燕韩魏齐楚,代表战国七雄,中间还有一个周,代表大家共奉周天子。只可惜,记载得简单,也没有玩法,也泯灭在时间中了。

    清朝康熙年间,常熟人徐兰奉命出塞,路上写了些诗文,其中就提到蒙古象棋。他说,蒙古象棋棋盘纵横各九条线,划分成六十四格,红、黑双方各有八个卒、两个车、两个马、两个象、一个炮、一个将。摆棋的时候,将放在中右,炮放在中左;将上面一格,车马象分列左右;再前面,则排列着卒。有趣的是,这些棋子不同于中国象棋上面刻着字,而是直接雕刻成型——徐兰还解释呢:“将”雕刻成一个塔,说明是崇佛教的;“象”雕刻成骆驼或者熊,是因为北方没有大象;没有“士”,是因为那里不喜欢儒生;“卒”多,是觉得人多势众才能赢;走棋的时候不按照线走,而是按照格子走,是因为觉得东西在格子中更安全;“马”可以横行六格、“骆驼(象)”可以横行九格,是因为骆驼跑得比马快;没有楚河汉界,满盘随意而行,体现了蒙古族跟着水草随意放牧的习性;“卒”是直行的,还可以斜角吃掉前方的敌人,还可以往回走,作用同“车”,是为了奖励军功。最后,众棋环击对方一塔,使对方的“将”无路可走,这就是赢了。——这哪儿是蒙古象棋啊,不是很像现在的国际象棋么?有人说国际象棋是中国象棋的变种,有人说是从印度起源的,但不管怎么说,到了清朝的时候,蒙古有了国际象棋——也许还是改进型的吧。下象棋的,有不少高手。宋朝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就提到杜黄、沈姑姑、金四官人、李黑子等象棋名手,他们是象棋待诏,专门陪皇帝下棋的。

    说起玩法不同,古时候的围棋,据说也和现在小有差异。《茶香室续钞》里提到,汉朝马融写过一篇《围棋赋》,里面说:“横行阵乱兮敌心骇惶,迫兼棋岳兮颇弃其装。”这里的棋岳,就是指棋盘正中天元和四个角的小星部位,一共五个点,称为五岳,意思是在这五个地方放下棋子,就不可动摇。现在的围棋盘从汉魏时的纵横各十七路变成了纵横各十九路,小星有了八个,但讲究金角银边草包肚,很少有人上来就去抢天元,这就是棋盘的变化导致下棋方式的变化,也许规则都有变化。

    不管你信不信,古代的围棋是有平局的,平局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叫“芇(念绵)”。明朝的书里说,“围棋两无胜败曰芇”,那就是平手呗。当然,赌博的时候,输赢相当,拉抽屉了,也叫做“芇”。

    下棋,还真有赌博的。最有名的赌局,当属南北朝时期刘宋的高手羊玄保。羊玄保和宋文帝下棋,事先说好要是赢了,皇帝就给他个宣城太守当。结果他还真的赢了,皇帝还就真任命他当太守了。当时,宣城的治安还不太好,老有农民外逃当流民,而且一个流民没找到,他全家亲戚得连坐。羊玄保赌这个宣城太守,还是有想法的,他建议把连坐这条规矩撤了,一人做事一人当,省得老百姓和官府都麻烦。这么一来,宣城的面貌还真变了样。

    羊玄保属于官运亨通那种人,一年后转任廷尉。数月后,迁尚书吏部、,御史中丞、衡阳王右军长史、南东海太守,加辅国将军。后来又入为都官尚书、左卫将军,加给事中、丹阳尹、会稽太守。又徙吴郡太守。有人不服,问他有啥本事啊?宋文帝说:“哎,当官么,不光得有才华,还得有命。羊玄保命好啊,你说朕一见到有官缺,怎么总是头一个想到他?这就是他的命。”谁让宋文帝也是个棋迷呢?

    羊玄保号称棋品第三,谁是第一啊?没有。下得最好的,一般都称第三。到了唐朝宣宗朝,有个日本王子来朝贺,围棋下的就好,号称日本第一。唐宣宗就让国手顾师言对局,下了三十三手还看不出胜负来。顾师言压力大,手心都出汗了,长考半晌,下出一手“镇神头”,一举奠定胜局。王子钦佩之余,问旁人:“他是全国第几啊?”旁人忽悠王子说:“第三。”王子赶紧说:“我想见见第一。”那人回答:“第一是想见就能见吗?赢了第三,才能见第二,赢了第二,才能见第一。”王子长叹:“哎,我这小国第一,也就只能和大国第三下下了。”这是不是“一般一般,全国第三”的来历啊?

    见过第二和第一的那个人,还真有,叫王积薪,是唐玄宗的翰林棋手。安史之乱,王积薪跟着皇帝往四川跑,到了山里,馆驿都被官员们占满了,他只好投宿到一位老太太家里,睡在屋檐下。半夜,他听见老太太和儿媳妇说:“没啥事干太无聊了,下盘棋吧。”儿媳妇欣然同意。老太太说:“东五南九放子。”儿媳妇答:“东五南十放子。”嘿,娘儿俩下上盲棋了。

    王积薪一直听到四更将尽,俩女人共下了三十六手,老太太说:“你输了,我将赢九子。”儿媳妇想想就认了。王积薪心说怎么就输了啊?不明白。

    天亮后,他整顿衣冠,认真向老太太求教。老太太说:“你下过什么棋,摆出来我看看。”王积薪赶紧把自己生平最得意的棋局摆出来。刚放了十来个子,老太太对儿媳妇说:“你可以教他点一般的招式。”

    儿媳妇就教啊,攻守杀夺救应防拒,简简单单地说了几句。王积薪还想细问呢,老太太说:“可以了,你已经无敌于人间了。”

    王积薪果真棋艺大长,天下无敌,他还记得半夜里那三十六步棋,命名为“邓艾开蜀式”,可至于为什么老太太赢了九子,他一直不明白。

    所以说,人间棋下得再好,那也是第三,第一是老太太,第二是儿媳妇,那都是神仙。

    清朝同治年间,左宗棠带兵进入新疆,当他经过兰州的时候,适逢天雨,只得暂时住斛下来。左宗棠闲着无聊,便命人寻找一个象棋好手,到营里来对弈遣兴。当时彭述圣的父亲在兰州棋坛享有很高的声誉,自然被请出与左宗棠对弈。谁知交锋结果,彭父竟然连输三局。左宗棠赢了当地高手,自然得意非常。过了一段时间,左宗棠由新疆回京,又经兰州,想起先前杀败对手的情景,更是豪兴勃发,于是又命手下寻找更好的棋手来较量。彭父的棋艺,在当地已属首屈一指,无人能出其右,哪里能找到再高的好手。在宗棠苦于技痒,只好仍请彭高棋来营。于是双方又再度布阵交战。这次交手结果,左宗棠连失三城,毫无还手能力。急得他连问彭父:“隔了一段时间,你的棋艺为何进步得如此神速?”彭父却从容不迫地说:“前次大帅初到此地,所以连负三局以求谦让;并且可以给大帅出师一个好势头!”左宗棠听完这一席话,脸上虽然有惭色,但马上夸奖说:“人称彭高棋,确实名不虚传。”

    话说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残唐五代时期,那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卒,整日里游手好闲。赵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谋双备,棋艺进步的得较快,一般的等闲好手,均为他所败。于是他便有些骄傲起来,夸口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发出难逢敌手之感慨。

    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行至陕西,在过华山时,闻听山上有一道士,人称陈抟老祖,象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就偷偷抽空登上华山,去找老道下棋。陈传老祖使用激将法,故意嫌赵只不过是个军卒,表示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夸口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注来下这盘棋,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操之过急而漏杀一子,而被陈抟老祖反败为胜。??

    ??其实,当时的陈老祖早见虽然落泊的赵匡胤藏有天子相,遂马上找来纸笔让赵签字画押,立字据为证。赵当时想这华山又不是我的,输给他又何妨.遂爽快的签了字画了押。孰料数年之后,赵匡胤真的黄袍加身当上了宋太祖,这时陈抟老祖才亲执字据,下山来到皇宫。赵无法赖帐,但是极钦佩陈老祖的道行,欲留陈在宫中做官,无奈只是陈老祖坚辞不就,只得下旨将华山赐予陈老祖,并永免华山黎民百姓的租赋,这才留下了这段千古逸事。后有人将两人当时赌战的象棋棋局谱流传下来的记录棋谱公示,让人难辩真伪,棋谱记载着双方是用“仙人指路对兵局”开局,转为“先手屏风马对后手屏风马”对阵的。要是单从棋艺的角度来讲,确是象棋发展史上的一局精彩的对局。

    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专长各异,甚至政治观点相悖,但他们却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深爱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被誉为“四大艺术”的琴、棋、书、画。举世共仰的***总理就曾对知识分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琴棋书画都要会一点,要成为通才”。

    中国象棋做为四大艺术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由于棋弈对智力,意志和思维方面的促进作用,故科学家认为,它是人类创造活动过程的一个缩影;是集娱乐、体育、智育、艺术与科学之大成的高尚活动。即为高雅艺术,自然成为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与墨客骚人喜爱的项目。

    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为倡导“象戏”,武则天推而广之。“当时社会风尚十分重视弈棋,文人学士会不会弈棋及其水平高低都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一定关系”。故唐宋八大家人人善弈,其中白居易颇为自负,曾有“棋罢嫌无敌,诗成愧在前”之感叹!名臣狄仁杰,以棋局释政局,首开棋为政治服务之先河。唐相牛僧儒,梦“金戈铁马,铜枰满床”,其扎记《玄怪录》为研究象棋史留下珍贵的借鉴资料。比唐更早的北周武帝对“象戏”更是欣赏,特命骠骑大将军,著名文学家庚信撰写《象戏赋》,扩大宣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更是一位象棋迷。他下棋输华山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且重信诺,不仅赐华山陈抟,同时“免华山附近黎庶之征徭近三百年”。因下棋而使广大百姓长期免税,此举古今罕见。在他的影响下,宋朝涌现出一大批象棋爱好者,如王安石、秦少游、刘克庄、李清照、叶潜仲等。其中文学家洪迈撰写《棋经论》,成为早期的象棋理论家。

    曾编篡《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司马光对象棋大胆革新,发明“广象棋”,在中国象棋史上有一定影响。著名学者陈元靓撰写的《事林广记》,更是我国早期的象棋谱。著名诗人叶潜仲据说棋艺水平很高,刘克庄称赞他“纵未及国手,其高亦无对”。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人们只知道他留下的《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铿锵名句,却很少知道他还是一位棋艺水平相当精湛的象棋专家。他“行弈决胜负,愈负愈乐,忘日早暮”。可见兴趣之浓。他在诗中多次流露出对象棋的浓厚感情,“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无如桔里枰”。他还善弈盲棋,应该说,在中国象棋史上,盲棋第一人非他莫属。谁能想到,文天祥还是排局能手。被俘后仍未忘情象棋,曾精心制作过40多个象棋排局,可惜仅有‘单骑见虏“一局留传下来。从此局的着法中不难看出其构思之奇妙不仅凝聚着聪明才智,同时也闪烁着作者勇敢顽强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与历代帝王相反,明朝朱元璋是坚决反对下棋的皇帝。但其子其孙却是嗜棋如命的“高级棋迷”。这说明,象棋的艺术魅力是任何人也禁不了的。其子朱权不但下棋,还编写棋谱。另一子明成祖朱棣在组织编篡《永乐大典》时,还命他们编入一卷《象棋》。其孙朱高帜(明仁宗)爱棋更甚,他与状元曾子下棋兴浓时,还赋诗助兴,互相唱和,这里节录两句。曾子曰:“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明仁宗曰:“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可知雅兴不浅。

    明朝学者杨慎(《三国演义》开卷词作者)在其著作《丹绍杂录》介绍象棋“芸夫牧坚,俄倾可解”。足以说明象棋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性。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画家兼文学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象棋迷,曾留下不少弈棋诗。按说,清朝的帝王对象棋艺术该是比较陌生的。然而,他们也还是禁不住诱惑,很快就被象棋征服了。譬如,乾隆皇帝既是戏迷,又是棋迷,而且一旦摆上棋就不肯再去看戏。

    总之,象棋在明清时期有着长足发展,特别表现在文化理论上。夸张点说,明清时期的社会名流大部与象棋有瓜葛。大家熟悉的小说家,文学家如冯梦龙、凌蒙初,吴承恩等,在他们的著作中,你可以找到不少弈棋诗作。曾官拜东阁大学士的著名书法家刘墉(刘罗锅)写过一首非常形象的《咏象棋》七律。有嘉靖“八才子”之称的太常寺少卿李开先因抨击朝政,被罢官为民。从此开始诗文散曲等通俗文艺创作,唯一调节生活的便是下棋,而且水平很高。他给朋友的诗中这样写:“我爱敲棋君善饮,人称豪客与闲仙。”他“敲棋编曲、竞日无休”,常以此为乐。康熙年间,曾编写《梅花谱》的作者王再越,一生不求名利,为人刚直不阿,常常借棋喻世,时有点睛之笔。请看此词:“叹英雄,勤勋立业类枰场;看世情,争先巩后似棋忙。”风流名士纪晓岚,曾为一幅《八仙对弈图》题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意思是说,神仙都免不了好胜之心,况凡人乎!就以‘“八仙”’中的纯阳真人吕洞宾为例,身虽离红尘,却仍向往着“教著残棋山月晓,一声长啸海天秋”的精神生活。

    到了近代,随着列强侵入,国家战乱,许多文艺项目消声匿迹。唯独象棋依然出现,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一些名士的愤世之词也少不了棋的内容。“政怨桑田会成海,岂直长安嗟如弈”-这是梁启超的心声。你听过象棋救国吗?这是百岁棋王谢侠逊的真实故事。青年时代,他用排局讽刺腐败的满清政府,讥讽袁世凯称帝,抗议丧权辱国条约等。辛亥革命成功,他又以排局形式祝贺,并在旁题写了“匹夫倡义武昌城,扫尽鲸鲵草木惊”的诗句。为了给抗日斗争募捐资金,他频频下南洋比赛和访问……总之,谢侠逊对中国象棋事业的贡献良多,限于篇幅,就不细表了。马倥偬,许多将军常有棋具伴身,不仅方便易带,更主要的是可以启灵智,消沉闷,稳军心。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要数左宗堂和陈毅了。象棋还可以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当年化名胡服在敌占区开展工作时,曾以棋为桥,消除对方戒心,进而达到了解敌情的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朱德、董必武、彭德怀、***……都喜欢并支持象棋活动。而有谁曾想到,年青时的蒋介石居然写过这样一首诗:“茫茫龙汉到今时,百折难逃一局棋。杀马回车从此始,万方同慨更何之。”如果不谙棋道,写得出来吗?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象棋的感染力极强。一旦沾身,如影随形,很难摆脱。而不管哪一类的名人。道家,儒者,隐士或帝王将相,骚人墨客……他们和棋都有这样和那样的缘份和感情。古人曾以“忘食,忘寝、忘忧”形容之。更有甚者,有人还写下如此词句:“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虽然稍嫌过激,但立意不差,无非劝人们多点文化情趣与豪迈性格罢了。而真正深谙棋道的人对象棋的胜负心大都较淡,追求的是以棋会友,陶冶情操,胜了呵呵一笑,败了摆上再来。呵,端的魏晋高品的风骨,有成为名人的潜质哦!也应了东坡居士的话:“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日从事于橘中之乐,不减商山矣!

    《前象棋歌》???

    无事偏知夏日长,诗书懒读积匡床。有客款门称国手,敲棋海内号无双。既出大言定绝艺,又疑良贾必深藏。呼童延入欣相见,乃是旧识名吴唐。京国别来今数载,声音如昨鬓毛苍。里中棋友来相会,共说棋高不可当。恼余奋起试临局,长啸高呼如病狂。几度攒眉筹上策,片时屈指得中行。能使寸心远千里,角弓百步可穿杨。九十之路横还纵,三十二子定低昂。二炮隔物方击物,直冲五卒不回翔。兵戈外列如屯戍,士相中环厚自防。将出九宫离窟穴,河分两界守封疆。马走首摇须尾应,车伤齿冷为唇亡。马似入林之虎豹,车为当道之豺狼。宁失一子,勿履危乡,机关莫露,出入宜详。或攻其必救,以为可通之路,或因其无备,以为致胜之方。双凫戏水机偏巧,独鹤旋空声愈扬。鼓角喧阗惊朔漠,旌旗荡漾映甘凉。一天雨骤燕山黑,万里云长塞草黄。震曜声容披草木,严明号令肃风霜。一苇轻飞穿急峡,投鞭端可断长江。谈笑风生白羽扇,指挥雾涌碧油幢。驱役三千虎旅,分敷十二龙骧。捷如驰八骏,险如攻五羊。或盟于召,或会于黄。不但雄兵犁草地,能将尺组系名王。青海又闻征可汗,白登忽报走高皇。迟如围莒速入蔡,倏忽迟速谁能量?惊骇远探藏虎穴,喧哗不减斗鸡场。危如张许支孤垒,狭比孙刘保一方。战酣日影移松榻,毕剥之声闹竹窗。近友旁观如旧怯,远人丧气纳新降。击节高歌青玉案,摊盆赢得紫罗囊。曹公智穷败赤壁,项王势蹙刎乌江。能行老骥今伏枥,失水游鱼不跳梁。慓疾无殊鹰攫兔,追奔有类犬群羊。今番败北愁东鲁,谩道驰声满凤阳。吾以棋名擅天下,后先访者纷相望。蔡荣陈珍有职守,屡会朱相共曹杨。二吴担簦不惮远,一岁一来惟小张。神品方能称入室,有如此辈只升堂。君不见铁冠道人不喜棋,损却闲心终有伤。陶侃将棋投诸水,运甓习劳力不遑。学成无用屠龙技,作歌何事自夸张?闻人誉己谦为美,惟有棋家必自扬。况我年高犹乏嗣,精神收敛,自然无病而繁昌。

    《后象棋歌》???

    象戏传流七国时,定名演义周武帝。颠倒豪杰掌握中,收罗神鬼归胸臆。变化无端,幽玄莫测。意在子前,神游局内。八路须通,九宫慎入。莫走颠崖,宜居要地。济弱扶倾,摧强破敌。绝胜醉红,不必呼白。势有大小,贵能善识。剑戟倚天长,旌幢掩日黑。莫露语以泄天机,在潜形而成独智。彼强我弱避其锋,我寡彼众张其势。喜隆准之既昌,叹乌骓之不逝。失马塞翁难豫知,牧猪奴戏不须悲。水底鱼龙成队出,天边鸿雁破行飞。奋翼悍鸡争赴斗,嘶风骏骑总交驰。五霸纷纷相啖噬,群雄纠纠自诛夷。当头用炮能惊众,夹肋藏车可突围。冲阵轻骠长不测,守宫二士莫相离。将无急难休轻出,左右仍须谨随护。车有先锋保驾名,更专劫寨夺旗誉。龙离海峤,炮佐车去;虎下天关,马有卒辅。广略疆场,歼殪强御,如畏晋师,如坑奉卒。狡兔三穴,穷猿一木,野狐中箭,仙人换骨。知和而和,可速则速。或全军讨叛,或单骑见虏。观之可以畅高情,蠲尘虑。升沉原自有由,胜败曾来不定。有勇不可无谋,立败为求速胜。国手得胜防输,劣棋随手即应。或喜如献捷,或惭如亡命,或见机便决,或凝思入定。无言手自挥,坐对心相竞。上弦河而喜心旁溢,游夹岸而怒气倍增。再论不回之子,实为敢死之兵。周流无滞,搏击擅能。车骑尚存周战法,偏裨曾备汉官名。营中八面将军重,河畔斜飞卒伍轻。飞鸢惊见连翩影,古木时闻剥啄声。忽复倾盆半夜雨,又疑错落满天星。劲难与京,牢不可破。玉女投胎,飞蛾趋火。矢石纠纷,戈矛交错。帅运谟猷,深居帷幄。甲兵附丽以相资,勿俾分离而难活。逐虏方闻雁塞清,讲和又把鸿沟割。缯禽塌翅怎高飞?罝兔羁身难远脱。犀角能将一水分,鳌头莫遣三山堕。大笑推枰惊四邻,天风满屋凉泼泼。再较一局,用卒当前,彼敌为其阻碍,我师借以遮拦。行行不断,着着求先。纵雠越复,恤弱邢迁。昏中见日,火里生莲。出能破扃,入可斩关。禁子若泰山之压,成家如磐石之安。潼关险,蜀道难,一夫坐中,万夫莫攀。决水而擒龙且,削木以杀庞涓。象棋不减围棋奥,手谈胜与俗人谈。世间之苦,有如倒悬。橘中之乐,岂下商山。赌酒不输难中圣,用心于博似犹贤。逃名海岛从今日,坐隐楸枰不论年。招呼众友终朝为戏具,一任人情世事雨覆共云翻。

    李开先是明代山东章邱人,弘治十五年生,二十七葳举进士,曾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和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人诗文唱和,并称为“嘉靖八子”,其时朝政腐败、权贵横行,奸臣严嵩弄权,开先怒而抨击,结果失败,削职为民。从此,他退出宦海,终年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嘉靖二十六年写成传奇戏曲《宝剑记》,把《水浒》中的故林冲夜奔事改编成为长篇传奇,成为传世的不朽名剧。他在当时的藏书尤为著名,有“词山曲海”之称。闲暇之余,他的最大爱好就是下象棋了,并创作了不少象棋诗词。可他的无心插柳之举,却让他在中国象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比如他的这首《村翁》;??

    ?小有兼逢大有年,家田多获即为贤。有时撒网为渔父,日长登床作睡仙。

    ???破局棋惟随手应,无弦琴不用音传。一身无外无所慕,下有青山上碧天。

    ???从诗中我们可以间接的看到象棋于明代在农村中的广泛传播。

    ???李开先写就的前象棋歌97句、628字,后象棋136句、788字,也是我国象棋诗歌中独有长篇巨著。是明代象棋史上罕见的一分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