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书 > 三娘 > 44.元宵佳节(8)

44.元宵佳节(8)

推荐阅读:
眼看书 www.yankanshu.so,最快更新三娘 !

    李棠带着三娘在内院遭受了一番打击。刘兴志陪着岳父在外院饭厅里听着舅兄李瑶“推心置腹”也恨不得劈开李瑶的颅骨,看看他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我不是受拘束的性子,留在家里这些年一事无成, 平白消耗爹留下的人情。与其在家里蹉跎岁月, 还不如趁着还能走动去外面闯荡一番, 若是能当个陶朱公也好给女儿许上厚厚一笔嫁妆。杨老弟跟我相识多年,是个靠得住的人, 既然他是杨家的人,我跟着他走南闯北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我知道兴志你跟三妹妹都是稳妥人,我在外行走的时候, 家里就托你多照顾了。”李瑶说着自失一笑, “反正我留在这也只会惹得爹娘生气。”

    刘兴志敲着他这副“托孤”的样子,实在觉得晦气。

    俗话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李瑶十几、二十的时候不往外面闯荡, 现在三十五了居然要闯荡江湖……

    简直有病!

    刘兴志看了一眼完全黑了脸的岳父李学,也把脸板得平平的,直接说:“大哥, 你别怪我说的话难听——阿如今年十岁出头了, 已经到了议亲的年纪。你拍拍屁股走了,还想不想让她找个好人家出嫁了?没有父亲在身边撑腰,外人指不定怎么说阿如呢。她可是大哥你唯一的一滴骨血,你忍心看她因为你吃苦受罪吗?”

    李瑶脸上闪过一片愧疚之色,但没多一会,他脸上的愧疚便如同滴进大海中的水,无论如何也寻找不到踪迹了。

    “有爹娘的面子在,有没有我都一样。我这个当爹的除了把她生下来,根本什么用处都没有。”李瑶坚定的推开刘兴志拉自己回到座位上的手指,端起酒坛子仰头把酒全都灌下肚,哈哈大笑道,“既然有没有我这个爹都一样,要是阿如出嫁时候我还没带着嫁妆回来,就让她当我死了!”

    李瑶把空荡荡的小酒坦往桌面一扔,扯着一直想要插话跟刘兴志套近乎的王凤娇直接回房去了。

    李学坐在位置上始终板着一张冷脸,让人猜不出他到底有多么气愤。

    小酒坛咕噜噜的在桌面上动弹不停,李老爷心烦的伸手去按酒坛子,不想让它在发出任何一丁点声响,可气得手抖的厉害,来回够了四次才摸到酒坛子。

    他扶正了酒坛,手指紧紧抓着坛口不放,手指微微蠕动,不知道要做什么。

    刘兴志有心劝岳父放宽心,可看着老人家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实在开不了口说那些毫无意义的苍白言语,索性又开了一坛新酒给岳父斟满,默默陪着他喝起闷酒来。

    李学抬眼瞥了三女婿一眼,连喝三杯后忽然说:“我自己家就不在新昌县。我其实不在乎自己儿子是不是往外地跑,好男儿志在四方,当初要不是我好运气,现如今还得在家乡跟着兄长们耍心眼争父母留下的几亩薄田呢,哪能有这么大一片家业。但我是他爹,他什么德行我还不知道吗?他那手指头缝比河道都宽,赚了钱也得都给狐朋狗友散尽了。既然如此,还出去吃苦受罪图什么呢,消消停停的在家里多好。”

    刘兴志能说什么?

    难道他要对着岳父说“舅兄又不是你养的猫,你根本管不住他,让他吃点苦、受点罪,自然就知道回家里享受好日子了”这种话么?

    刘兴志不想尝试岳父李学的铁拳,只好继续撑着笑脸,强行做出一副赞同的模样,顺着岳父的话说,“爹说得对,等大哥去外面知道家里的好,自然就回来了。”

    喝闷酒最容易醉倒,李学本来酒量不错,结果被儿子气得硬生生把自己灌醉了。

    他眼神迷迷糊糊的转到外孙刘默身上,连声道:“我不会教导孩子啊,还是你们夫妻俩把孩子教育得好,三娘乖巧懂事、默哥儿也是聪明勤奋的孩子。要是二哥儿小的时候,我不是只顾着老大不管他,也不会让他教成现在这种样子。”

    刘兴志父子一听就知道里头还有李家的秘闻,没敢再听,说了一声“爹,你醉了”就赶紧和儿子一起,把岳父抬进内院卧室床上。

    刘氏好多年没见过丈夫醉酒的样子了,被吓得够呛,赶紧服侍他脱衣躺下。

    刘兴志顺势告辞,与妻子在外院门口重新站在一块。

    夫妻俩脸上的神色都不太对,对视一眼之后又不由得往像个孩子身上瞄了一眼,随即,夫妻俩默契十足的决定先把儿子送回县学,不让他在家中闲事分心。

    夜深人静,灯节凑热闹的路人已经散去,巡城司的衙役们懒散的在街上驱赶着最后一群不肯归家的人。

    刘兴志与这些衙役相熟,打了个招呼就不用再考虑这些,直接将儿子送回县学。

    临近分别,刘默忍不住拦住父亲的去路,低声说:“爹,娘性子软和,等外祖母知道舅舅要出去行商,外祖母家肯定还要闹一场。您看着点娘,别让她搅合进去,最后闹得里外不是人,再伤心难过。”

    刘兴志拍拍儿子的肩膀,认真的说:“默哥儿长大了。我会看着点你娘的,不过你娘的脾气你也知道,她对谁心肠都软和,看谁都担心别人过不好,你管着她,她更不舒坦。你就不用担心太多了。”

    刘默点点头,敲门回到书院。

    刘兴志等到县学房门锁好了才抬脚回去岳母家门口接妻女一同归家。李棠对着外人守口如瓶,对待家人的时候却是个急性子,立刻就把刘氏为侄女看中的两户人家小声说了。

    她看着丈夫的脸,面带愁色的说:“虽然我也知道孟家条件好些,可那孩子吃苦长大,恐怕也不是个手松到让妻子随便花的让人。我私心里瞧着,更喜欢郭家的儿郎些。”

    冲着李百户家,李棠对李百户连襟家的孩子印象也必定更好。

    刘兴志完全理解妻子话里的意思,即便有圣贤强调过“不可以貌取人”,可在本性都不坏的情况下,相貌出众者自然更能够得到他人的青睐。

    不管嫂子王氏的品性如何,她长得十分美貌窈窕,舅兄是浓眉大眼的好相貌,生出的姑娘李如也是个出色的美人坯子。即便李如嘴上不说,单看她偷钱都要买胭脂的举动都能知道李如很为自身容貌骄傲。

    让这样的女孩屈就个五短身材的丈夫……

    刘兴志几乎能预见一场婚姻悲剧。

    “我也觉得郭家更好。”刘兴志赞同了妻子的观点,随后纳闷的跟她问起,“我今晚陪爹喝酒,听爹的意思,你们上头还有一个‘大哥’?”